<span class="title">汇聚“智能向善”力量——智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14日电 题:汇聚“智能向善”力量——智库报告探讨人工智能时代新闻媒体的责任与使命

  新华社记者郑明达、齐琪、顾煜

  技术深刻影响着媒体的变革和发展。如今,“智媒”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面对当今技术革命浪潮,人工智能如何助推新闻媒体转型升级?全球新闻媒体又肩负着怎样的使命与担当?

  14日,在第六届世界媒体峰会上,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面向全球发布《人工智能时代新闻媒体的责任与使命》智库报告。报告全文约2.2万字,系统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变革给传媒行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深入思考人工智能时代新闻媒体的新角色、新使命、新责任,呼吁全球新闻媒体更好捍卫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多正能量。

  机遇:智媒时代 未来已来

  从一张报纸到集合纸、端、网、号于一体的全媒体平台,从一天一报到24小时全时播报……在新闻媒体领域,智能“涌现”与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共同点燃了新一轮媒介革命的引擎。

  智库报告指出,人工智能为新闻媒体产能新驱动带来良好机遇。

  当今,人工智能迎来爆发式增长,算法推荐、语音交互、知识问答、图像生成等技术应用不断突破,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热潮蔓延全球。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精准的搜索引擎、分析引擎和可视化组件,为采编人员提供更具价值的新闻线索和多元观察视角。

  智库报告举例说,在内容分发环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精准画像,高效管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个性化推荐已经成为新闻分发的主流方式。媒体的推荐逻辑不仅基于历史浏览记录,还将更多精细化的数据纳入考量。从新闻体验来看,人工智能帮助读者突破时空限制,实现随时触达。

  人工智能技术与新闻媒体的深度结合,不仅强力赋能新闻信息生产,而且为新闻信息的消费者带来充满惊喜的新变化。

  智库报告讲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让传播超越时空限制,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任何场景都能到达用户。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技术结合,搭建起全方位、多感官、多维度的传播场景,为沉浸式体验增添智能维度。

  从业态新前景来看,人工智能,正携手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让“万物皆媒”成为现实。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几乎任何智能终端都不仅是内容分发接收终端,也是人机互动、协同、陪伴的能动主体。在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支撑下,“媒体平台化”的现实可能和未来空间进一步被拓展。

  此外,智库报告提到,人工智能带来了巨大的产业机遇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数智化转型不仅体现在内容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更涉及整个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重构,并将推动传媒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为传统传媒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传媒业态或将加速呈现万物媒介化、媒体平台化、产业数智化的新前景。正如智库报告所说,新闻媒体正迎来产能新驱动、体验新升级、业态新前景的良好机遇。

  挑战:人工智能催生多重风险

  一切技术发展,都具有“福祸相依”的两面性。

  智库报告提出,由于人工智能技术自身的不确定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人工智能发展在赋能新闻媒体的同时,其不当滥用、恶用,也催生出种种风险。

  制造虚假信息引发信任危机——

  人工智能的介入从技术上降低了虚假信息生产传播的门槛和成本,大幅提升了正常信息环境中虚假信息的数量级。人工智能助长虚假信息泛滥已经引起全球范围内的警惕与担忧。以“深度伪造”为代表的前沿技术突破文字限制,可以通过对图像、声音、视频的篡改或伪造,产生高度逼真且难以甄别的多媒体信息。

  技术滥用破坏舆论生态——

  人是舆论的主体,也是舆论环境的关键构成要素。

  智库报告指出,人工智能难以摆脱内嵌于数据和算法中的偏见,以及定制化内容的“茧房”效应,对独立、理性、健康的个体认知与价值塑造带来挑战。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舆论操纵的手法不断翻新、工具持续升级,舆论生态进一步复杂化与浑浊化,对社会的正常稳定运行构成严重威胁。

  快速发展加剧治理隐忧——

  随着新型人工智能的密集涌现,人工智能带来的价值争议和治理难题也已初露端倪。在发展路径上,人工智能具有基于程序自我学习控制等特点,这种“技术黑箱”令人工智能的“未知”远大于“已知”,引发了对其发展路径的广泛争议。

  智库报告提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快速发展,但相关法律制度还存在时间差、空白区。尤其在隐私、版权等具体问题上,如何保障各方合法权益,建立公正透明的版权机制,对各国立法者提出了迫切要求。

  智能应用加大发展鸿沟——

  智库报告指出,和任何其他影响深远的技术突破一样,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必然会带来社会财富和权力的转移,引发一系列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从个体差异而言,老年人群体、低学历群体、低收入群体等在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演进的过程中不断被边缘化,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新型的“弱势群体”。从城乡差别而言,人工智能“洼地”的普遍存在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社会的分化与撕裂,技术发展的“红利共享”仍任重道远。

 使命:“智能向善”“以人为本” 彰显媒体力量

  未来已来,但未知大于已知。

  如何正确回答时代课题,广泛凝聚世界共识?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中提出了“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等基本原则,为解决人工智能治理难题贡献了中国方案。

  此次发布的智库报告提到,构建有效的治理机制,促进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加快智能驱动,提升媒体价值——

  从纸媒走向智媒,传统新闻媒体如何更好发声?

  智库报告呼吁,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工具价值,注重自我技术赋能,从传统“信息加工者”转型为“智能信息生产者”。同时,既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又尽力规避人工智能技术风险,在媒体领域建立人工智能风险测试评估和防范保障体系。以更有深度更有品质的新闻产品,满足受众需求,推动社会进步。

  立足善意使用,健全伦理规范——

  人工智能时代,全球媒体在强化技术应用的同时,要坚守新闻伦理、践行社会责任。

  智库报告说,新闻媒体要以新闻真实性作为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最终标准,用真实报道构建公众可信赖的基础认知空间。关注人工智能潜在的技术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和经济社会风险,监督反映人工智能模型算法“黑箱”带来的个人隐私和国家机密泄露、深度伪造风险、版权归属问题。

  加强对话合作,完善全球治理——

  智库报告提出,各国媒体应当共同致力于弥合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地区国家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智能鸿沟,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社会整体认知水平提升。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共享最新动态和知识成果,鼓励技术开源,探索人工智能媒体运用标准。各国媒体应围绕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议题,引导理性讨论,倡导共同价值,推动公众关注、认识和参与治理进程。

  与时代偕进,向数智而行。

  在人工智能掀起的时代浪潮下,世界各国媒体需要机遇共享、风险共担,以专业优势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和舆论生态,为构筑开放、公正、有效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机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世界汇聚强大的媒体力量。

相关推荐

<span class="title">《人工智能时代新闻媒体的责

59

这是《人工智能时代新闻媒体的责任与使命》智库报告。新华社记者 辛悦卫 摄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14日电(记者邵艺博、何小凡)在14日于新疆乌鲁木齐举行的第六届世界媒体峰会开幕...

<span class="title">大熊猫“宝力”“青宝”启程

59

这是6月6日拍摄的大熊猫“宝力”。 10月14日晚,大熊猫“宝力”“青宝”乘坐专车离开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前往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于15日搭乘专机前往美国华盛顿国家...

<span class="title">被传失联的伊朗“圣城旅”指

59

10月15日,卡尼(前中)在伊朗德黑兰参加尼尔福鲁尚的葬礼。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 摄 新华社德黑兰10月15日电(记者王腾飞 陈霄)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指挥官伊斯梅尔·...

<span class="title">伊朗说与美国的对话因地区形

59

新华社德黑兰10月14日电(记者王腾飞 沙达提)伊朗外长阿拉格齐14日说,伊朗与美国的非直接对话因为当前地区形势而暂停。 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报道,阿拉格齐当天在访问阿...

<span class="title">记者直击 | 战争阴云下 贝鲁特

59

自黎以冲突升级以来,多条飞往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国际航班被取消。贝鲁特的拉菲克·哈里里国际机场是黎巴嫩唯一一座国际机场。由于战争的影响,这座机场往来航班减少,现场冷...

<span class="title">国际观察丨频袭联黎部队 以色

59

新华社耶路撒冷/贝鲁特10月15日电 题:频袭联黎部队 以色列为何不怕惹众怒 新华社记者王卓伦 李军 谢昊 随着黎以冲突不断升级,以色列近来数次袭击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

<span class="title">欧盟:以色列袭击联合国维和

59

新华社布鲁塞尔10月14日电(记者周玥 乔本孝)欧盟27国外交部长14日在卢森堡召开会议强调说,以色列军队对联合国维和人员的袭击严重违反国际法,“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必须立即停...

<span class="title">朝鲜称已确认韩军方系侵犯朝

59

新华社首尔10月15日电 据朝中社15日报道,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部长金与正当天发表谈话说,“韩国军方是做出侵犯朝鲜首都上空的敌对侵权挑衅行为的肇事者。对此,我们已掌握真...

<span class="title">韩军向韩朝军事分界线以南进

59

新华社首尔10月15日电(记者冯亚松)韩国联合参谋本部15日说,韩军当天向韩朝军事分界线以南进行了应对射击。朝鲜方面暂无回应。 韩国联合参谋本部当天通过短信将声明发给媒体,...

<span class="title">2024年马来西亚“中国电影节”

59

这是10月14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拍摄的2024年马来西亚“中国电影节”开幕式现场。 在庆祝中马建交50周年之际,2024年马来西亚“中国电影节”14日晚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柏威年广场大...

<span class="title">热点问答|印加互逐外交官 两

59

新华社新德里/渥太华10月15日电 热点问答|印加互逐外交官 两国关系哪里走 新华社记者 印度外交部14日发表声明,要求6名加拿大外交官限期离境,并决定从加拿大撤回6名外交官。同日...

<span class="title">印度和加拿大相互驱逐外交官

59

新华社新德里/渥太华10月14日电 印度外交部14日发表声明,要求6名加拿大外交官限期离境,并决定从加拿大撤回6名外交官。同日,加拿大外交部宣布以涉嫌暴力犯罪活动为由驱逐6名印...

<span class="title">秀我中国|新华社驻首尔记者

59

据韩国媒体15日报道,朝鲜炸毁韩朝边境部分道路,韩军向韩朝军事分界线以南进行应对射击。新华社驻首尔记者密切追踪朝韩局势最新进展。 记者:陈怡 摄像:杨畅 新华社音视频部...

<span class="title">一瀑连中越!中国首个跨境旅

59

这是10月15日拍摄的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景色。新华社记者 余嘉明 摄 新华社南宁10月15日电(记者黄凯莹、黄浩铭)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15日正式运营...

<span class="title">解局 | 以伊冲突螺旋升级 “暴

59

这是10月13日在黎巴嫩美什法拉拍摄的以军空袭后的废墟。新华社发(马希尔·卡马尔摄)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一年,中东局势愈加复杂:加沙战火未停,以色列又对黎巴嫩真主党发起军...

<span class="title">国际观察丨中东局势动荡令欧

59

新华社瓦莱塔10月15日电 题:中东局势动荡令欧洲经济承压 新华社记者陈文仙 近期中东局势持续动荡,全球市场担忧石油供应状况,国际油价出现波动。虽然欧元区通胀率已基本降至欧...

<span class="title">新华时评丨“绿色双标”阻碍

59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题:“绿色双标”阻碍全球绿色转型 新华社记者董越 一方面要求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承担更大责任,另一方面却指责中国绿色产能“过剩”,以加征关税等手段限...

<span class="title">国防部:中泰两军将举行“突

59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郭明芝、周文剑)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15日介绍,根据年度计划及双方共识,10月中下旬,中国泰国两国军队位云南举行“突击-2024”陆军联合训练。 “这次联...

<span class="title">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日印澳

59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郭明芝、周文剑)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15日就美日印澳海军在印度洋举行“马拉巴尔”联合训练等近期涉军问题答记者问。 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已沦为美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