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2月28日讯(记者 彭科峰)对于金融消费者而言,防风险永远比高收益更重要。2月27日晚间,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北监管局发布风险提示,以典型案例告诫消费者关注金融信息安全,避免个人权益受损。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近期各地监管局发布的类似的金融风险提示较为普遍。不完全统计显示,开年以来已经有六地监管局就套路贷、虚拟货币、元宇宙诈骗等各类金融风险对消费者作出了明确警示。
个人信息泄露 河北监管局以案说风险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北监管局昨日发文称,信息安全权是金融消费者八项权益之一,个人信息泄露可能造成财产和信誉损失。近年来个人信息保护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金融消费者应提高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河北监管局还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刘女士委托爱人王先生到保险公司修改保单联系地址,王先生办完业务后将业务批单随手扔在了客户等候区。此后,一自称保险公司的人员到刘女士家中“回访客户”,引导刘女士进行退保并购买其它“理财产品”。此后,刘女士在向保险公司咨询业务时被告知该人员为冒称。经警方调查,消费者随手丢弃的业务批单被不法分子看到,后者冒充保险公司人员上门劝说刘女士退保又购买了理财产品,导致刘女士退保损失,且购买的“理财产品”涉嫌非法集资,后续麻烦不断。
开年来多地金融监管部门警示风险 涉及元宇宙、虚拟货币等
今日上午,财联社记者梳理发现,开年来,已经有河北、河南、浙江、重庆、大连、深圳等六地监管局就金融风险持续发声,提示消费者防风险,维护自身利益,其中涉及的金融风险包括套路贷、虚拟货币、元宇宙等。
具体来看,今年1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成为首个发出风险提示的地方监管局。深圳监管局提示消费者警惕伪造、转让《金融许可证》等非法活动。
深圳监管局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转让、出租、出借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构成犯罪的,将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请广大群众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1月1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发文,揭露无保险从业资质机构推销保险的风险。浙江监管局提示广大保险消费者,通过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购买保险产品或接受相关服务时,请注意查看保险中介许可证、报告或备案信息。

1月2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发文,提示AI技术诈骗等各类金融风险。河南监管局指出,新技术的应用在为社会公众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隐患。AI技术诈骗、屏幕共享诈骗、短视频点赞赚钱等新型诈骗活动不得不防。
2月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大连监管局发文表示,消费者需要防范以“虚拟货币”“元宇宙”“财富分享”等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大连监管局指出,近段时间,部分不法分子以“虚拟货币”“元宇宙”等名义,打着“财富商机分享”的旗号,通过线上组建微信群、线下召开全国巡讲会等方式,诱骗投资者下载非法APP,购买其自创的非法虚拟货币,涉嫌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扰乱经济金融活动秩序。
2月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表示,消费者应防范货运领域招聘“套路贷”的风险。重庆监管局指出,近期,有消费者反映,通过网络平台求职应聘时,被物流公司“高薪”招聘货车司机的信息吸引,被骗入职后遭遇贷款高价购车、缴纳会费等连环套路。应聘者因此不仅遭受财产损失,还背上巨额债务。为此,重庆监管局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高度警惕此类陷阱。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河北监管局多次发文,密集提示各类金融风险。河北监管局也成为开年来唯一一个多次警示金融风险的地方监管局。具体来看,除了上述假理财真非吸的风险提示,河北监管局还发布保险索赔勿轻信“人伤黄牛”的风险提示此外,河北监管局还发布过财产保险“理性消费”的风险提示。
标签:
75
新年伊始,银行理财规模和收益“回暖”。“理财要趁早”“从‘投’开始‘盈’新年”……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开年以来,银行理财规模迎来回升,整体“破净率”和“负收益率”...
67
■ 本报记者 吉雪娇今年以来,在存款利率下降的趋势下,部分投资者对现金管理类产品等活期理财的关注度开始提升。凭借申赎灵活、风险较低、收益相对稳定,投资门槛较低等优势...
78
文|投资界PEdaily“我们收到LP的通知,基金以后要按项目call款了。”说这话的,是北京一家300亿规模VC基金的老大,神情凝重。春节回来,已经有多家投资机构向投资界聊起call款之困。...
83
在低风险偏好投资环境下,以现金管理类产品为代表的“活钱理财”成为理财市场“黑马”,获得投资者的青睐。而10月以来,一度“飙高”的收益率,让现金管理类产品再度成为关注...
96
南财理财通课题组 综合整理徽银理财迎第三任董事长,徽商银行“老将”孙海来接棒8月8日,徽银理财于官网公告称,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核准(皖金复〔2024〕130号),...